现在似乎谁家要不做盒子,不和电视沾点边,就“OUT”了,于是小米盒子、阿里盒子、PPBOX、凡客盒子等等,一下子就又迎来了盒子的春天。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智能电视的概念被提出后,大小科技公司前赴后继,但智能电视始终未成为类似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大规模普及设备,流行程度甚至不及游戏主机。
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由2012年第1季度的33%跃升至2013年第1季度的47%,这份市调机构调查的问卷十分详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OTT TV就火速窜红中国市场,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电视终端厂商等纷纷抢滩OTT TV行业。
在经历了残酷的通道竞争和内容竞争之后,盒子厂商们可能需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盒子作为一个产业到底有多长的生命周期?这一切可能将取决于电视行业智能化的进展和消费者对电视的重新定位。
一台智能机顶盒利润只有几十元,即便依靠内容盈利,用户数量至少要达到100万以上才有商业开发价值。更为严重的是,牌照制度限制了内容商对内容的控制权。种种制约因素显示,智能机顶“盒子”并非一个容易盈利的项目,但包括小米、阿里巴巴、乐视等在内的诸多公司纷纷进军盒战,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毫无疑问,从长远看,盒子必须依靠内容来赚钱。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商旗下的盒子,必须或足以干掉制造商旗下的盒子。从现状来看,和气生财是唯一出路。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彩电厂商各有优劣,前者更善于应用互联网思维,更贴近当下的消费者,但它们在硬件领域有着致命弱点,并不掌握硬件生产制造。而后者在硬件生产、销售渠道、配送售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天然的优势,它们能够控制好产品端,再切入应用,但它们在内容方面有所欠缺,而且需要转换到互联网的思维。
目前的盒子产品,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未来,只有在品牌和内容广度、更新速度方面有优势的公司,才有可能培养出足够的客户黏性。毫无疑问,那些自身拥有内容资源的盒子品牌更容易培养用户黏性,但这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
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智能电视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安全风险。有媒体昨日报道称,某品牌电视去年上市的智能产品存在安全漏洞,黑客通过漏洞侵入账户,安装一个rootkit,即可控制整台设备,黑客可以使用电视上的摄像头,监测客厅中的影像,从而监视用户生活。
彩电行业最大的技术和产品亮点都表现在超高清电视(UHD)的快速普及上。曾经受人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大尺寸OLED电视,由于量产技术问题迟迟无法突破,使得面板厂商集体转向超高清液晶面板的开发。
传统彩电巨头看到互联网企业纷纷来动自己的奶酪,自然不甘心,在家庭互联网领域开始强硬出击。
“在互联网电视市场中视频和游戏依然是核心的应用”,在阿里巴巴强调杀入电视领域之后,乐视网副总裁兼乐视TV总经理梁军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目前借电视端玩电商还没有找到一些较好的玩法。
日前,乐视TV高级副总裁梁军做客乐迷论坛超级面对面,与众多乐迷深度互动,回答了许多网友关心的问题。
智能化让电视产业迎来了“逆生长”,从传统产业又变朝阳产业。继PC厂商之后,诸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军“客厅市场”,电视业重新焕发魅力,而这魅力的关键在于今后电视机将会让企业赚到更多的钱。
运 营 商: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央视国际 | 国际广播电台 | 上海文广 | 百视通 | 上海电信 | 广东电信 | 江西电信 | 未来电视
合作媒体: 中国信息产业网 | 凤凰网科技 | 腾讯科技 | 新浪科技 | IT168-网络通信频道 | 搜狐IT | 欢视网 | 网易科技 | hc360慧聪网广电 | 通信产业网 | 移动Labs | 和讯IT | 飞象网 | 中广互联 | 赛迪IT资讯 | 比特互联网 | 运营与增值 | 中国投影网 | 网络通信中国 | CTI论坛 | 凤凰网宽频 | 融合网 | 数字电视中文网 | 媒介匣 | 高清范 | 奇珀市场 | 当贝市场
合作伙伴: 国际互联网协会 | 格视智库 | ChinaVenture投资中国 | 诺达咨询| 移动通信网 | 自由的天空公益助学 | 艺外 | 电视之家 | 勾正数据 | 4K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