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躯干协同,带动智能大屏机体进化
李昕尧| 媒介杂志| 2024-05-08
【流媒体网】摘要:本文将围绕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智能推荐四个层面逐层分解智能大屏软件系统的进化,畅想智能大屏的未来趋势。

  智能大屏与传统电视的差异的核心,在于“智能”二字;而智能的关键,则在于软件系统——这个由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智能推荐协同演进的智能大屏软件系统层,赋予了智能大屏感受、理解、共情用户的思维模式,强化了智能大屏人性化的服务能力。可以说,软件系统直接影响着智能大屏的智力上限,承载着智能大屏未来进化的想象空间。

  智能大屏何以独特?主要在于其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连接性能与应用服务显著区别于其他设备类型;智能大屏何以智能?核心在于软件系统。智能大屏已全面进化。智能大屏不再是被动的指令接受者,相反,得益于人工智能、5G、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智能大屏的智慧性能大幅提升,宛如家庭场景中一个“屏化的人”,在陪伴用户的同时了解、学习他们,继而提供适配的智能化功能,更为主动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的诉求。

  智能大屏硬件层面的突破仅是全面进化的冰山一角,软件系统的飞速升级迭代,进一步率领大屏迈向了智能新纪元。通过梳理全球智能大屏厂商的演进动态,本文将围绕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智能推荐四个层面逐层分解智能大屏软件系统的进化,畅想智能大屏的未来趋势。

  作为终端“大脑”的操作系统

  智能大屏之所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务与体验,根本在于其搭载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好比智能大屏的大脑,是大屏中最具智慧性能、最为灵活开放的一部分,支撑智能大屏以一种“拟人化”的方式运作,让智能大屏变得更懂用户,扛起智慧家庭核心的重要职责。

  具体而言,操作系统主要拥有两大功能:一是对用户指令与硬件设备进行抽象、管理与串联;二是为系统本身与内部安装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进行管控。其中,第一项功能强调操作系统对于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可继续细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可控性。操作系统通过收集并响应用户传达的信息指令,并操控相对应的软件或硬件提供应用程序和服务,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二是连通性。操作系统赋予大屏接入扩展设备和模块、并与家庭场景内的其他设备建立连接的能力,如摄像头、音响、智能家居设备等,智能大屏因而得以构建起以自身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生态,凭借软硬件层面的先天优势,协助用户无缝串联、监视并操控智慧家居生态。

  不同于终端硬件产品出厂即是最终配置,智能大屏的操作系统是可以升级进化的,其管理和优化系统资源能够通过版本的升级迭代提高自身的稳定性、流畅性和安全性,并根据用户痛点推出新功能改进使用体验,进而确保大屏的智慧性能持续增进。

  目前,全球主流智能大屏搭载的操作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聚合平台型、生态构筑型、设备原生型、自主研发型与深度融创型,每种操作系统在搭载的设备形态、系统生态与内容生产能力方面的性能有所差异。

  智能大屏操作系统类型举例

  智能大屏操作系统智能化的关键在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如同 “脑机接口”,源源不断地向操作系统灌输外部知识,强化其作为大脑的“理解、学习、决策及执行能力”。纵然操作系统的类型不尽相同,但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演进,它们整体的发展趋势可谓殊途同归,即实现智能大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最终赋能用户家庭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尤其是ChatGPT的问世,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I浪潮,直接驱动了整个智能大屏行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赛道,拥抱AI大模型(尤其是语言大模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共同的认知。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实现了大模型在智能大屏端的应用落地,例如LG与微软就Azure OpenAI服务业务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DAP GenAI;长虹推出了全球首款在电视领域应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长虹超脑;海信推出了在C-Eval大模型测评榜单中位于电视行业排名第一的自研大模型——星海。随着大模型的逐步嵌入,操作系统的智慧性能大幅提升,全面实现了设备之间的协同和联动,形成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智能场景。

  特别是这些场景不仅能够根据用户的预设条件和指令自动触发,还能够根据用户的环境、行为、情绪偏好等实时感知和理解,进而提供更加主动、智慧、深度的交互和服务。需要看到的是,现阶段大模型在智能大屏端的应用依然处于探索期,行业应用实例整体倾向于从操作系统端调用而非彻底的底层融合,大模型提供的通用功能尚未完全与智能大屏的终端形态有机结合。“类脑智能研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即借鉴脑神经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来发展人工智能,这与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相契合。因而构建大模型与操作系统的强关联,发挥深度学习的优势,紧扣智能大屏的核心功能与场景体验两条基础功用,仿照用户思维打磨智能大屏的视听质量与使用体验,或是加速智能大屏实现真正的“强人工智能”的机遇。

  作为表意传情的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对智能大屏软硬件管控与调用的过程是抽象的,其响应结果的具象化呈现由用户界面实现。从系统层级的角度看,用户界面作为操作系统的上级软件,聚合了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汇聚了海量的内容资源、系统功能、应用程序,借助菜单与导航等设计,为用户直观呈现丰富资源并提供指引。如果将显示屏幕比作智能大屏的面貌,那么用户界面就相当于智能大屏的表情,用户一眼便知其状态。由于用户界面直接关联用户的视觉体验、信息体验、需求体验乃至交互体验,因此,界面设计至关重要。界面设计能够优化模块呈现逻辑,规避物料堆叠,提供用户友好、功能性和美观的软件界面,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协助用户轻松理解和操作智能大屏,进而打造出色的用户体验。

  从智能大屏用户界面中的内容布局与功能特色来看,我们将海外主流智能大屏用户界面划分为内容分发型、功能导向型、平衡布局型三大类。界面类型的差异也折射出智能大屏厂商在设备形态、内容资源占有度、操作系统灵活性多方面的权衡。

  内容分发型用户界面示意-Google TV

  功能导向型用户界面示意-Apple tvOS

  平衡布局型用户界面示意-Tizen OS

  目前,我国国内智能大屏用户界面的整体布局相对趋同,各智能大屏厂商为突显出自家产品的界面优势,采取了局部微创新差异化打法,主流的微创新形式大致沿着内容与用户两条主线展开。

  基于内容的微创新侧重于优化内容分发与呈现逻辑,强化用户界面的内容导向。例如,小米通过优化界面切换动画效果,增加影视剧大屏海报等方式,强化了内容在用户界面内的视觉冲击力;海信通过增加特色专栏,如实时热门专栏、IMAX内容专栏等,降低用户内容检索难度。

  基于用户的微创新侧重于借鉴手机模块化操控理念,强化用户界面的需求导向。一方面,国内智能大屏厂商持续精简用户界面,促成功能和内容入口的统一,方便用户快速触达使用目标。如小米电视将各功能入口放置在“我的”频道内、华为智慧屏全网影视频道内集成了国内主流第三方视频应用;另一方面,部分智能大屏厂商参照智能手机界面设计,探索其在智能大屏端的可行性。目前,华为智慧屏、TCL灵控桌面、OPPO ColorOS桌面均推出了类手机桌面的用户界面并投入使用。

  未来智能大屏的用户界面还将有怎样的演进趋势?一是在原生功能上界面持续迭代升级。一方面通过增加快速菜单、边栏导航、悬浮面板等桌面组件,优化用户检索效率,更快触达目标内容;另一方面则通过客制化界面契合用户使用偏好,部分智能大屏允许用户自定义界面,或能够自动识别用户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界面,实现“千屏千面”。二是创新功能界面满足多元诉求。一方面,信息高度集成界面简化。如LG webOS 23新增的快速卡片(Quick Cards)采用卡片式布局聚合重要功能;另一方面,界面场景扩展,突破屏幕边界。如Apple tvOS17的“多屏联通与内容共享”功能允许不同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同时观看共享FaceTime通话内容、三星画壁艺术电视的艺术模式与Google TV的氛围模式将屏幕转变为图画,赋予大屏艺术装饰的功能。

  作为五官肢体的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智能大屏基本且核心的配置要求之一。对于智能大屏厂商而言,近年来,为激活用户,提升电视销量和开机率,智能大屏厂商持续加快了跨端、语音、多模态、触控等多种维度的交互创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交互已成为智能大屏厂商吸引并收割用户的核心操作之一。对于用户而言,良好的人机交互意味着充分结合了人与机器各自的优势,从而提升智能大屏的易用性,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交互任务完成效率,便利流畅地实现双方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潜能尚未被完全开发,而人机交互领域的科技很可能帮助人类更好地发挥自己大脑和身体的潜力。按照“屏化的人”构想,人机交互好比智能大屏的五官与四肢,通过语言及肢体与用户沟通交流。

  当下,基于介质差异,智能大屏人机交互大致可以分为以遥控器为主的传统交互、以语音为主的主流交互、以多模态交互为主的新兴交互三种类型。传统交互中,遥控器充当人机沟通的纽带。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遥控器的交互能力,厂商不断精简按键数量,创新交互功能,光鼠遥控、自定义按键、指向遥控等功能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用户现在也能借助手机、平板等设备实现交互,无须使用传统遥控器。然而传统交互本质上囿于遥控器的局限,存在一定的交互痛点,较难真正触达用户的深度交互需求。遥控器既是纽带,也是用户与智能大屏的妥协产物。

  语音技术与蓝牙技术的共进,驱动了“半中介化”的蓝牙语音遥控器的诞生,这也是智能大屏端语音交互的早期应用。智能语音助手在手机端的成功应用,促使着厂商持续探索在智能大屏端技术迁移的可行性。随着远场语音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大屏如愿具备了以智能语音助手为载体的远场语音控制能力,语音交互逐渐演变为当下主流的人机交互模式。事实证明,相较于遥控交互,语音交互具有信息输入效率高、用户使用门槛低、声学信息丰富度高、赋能跨场景设备联通等优势,在相对安静的家庭场景中表现更佳。目前,语音交互正在经历从远场语音控制向AI智能语音控制的演变的关键时期,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智能大屏愈发成为智能家庭场景中的核心设备。

  AI智能语音交互则是人机交互的关键入口之一,用户直接通过与大屏语音交互来控制家具生态已成趋势。例如,三星2024年公布的“AI for All:AI时代的互联性”的愿景中,在AIoT技术的赋能下,智能大屏作为家庭场景核心,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对其口头下达指令,实现全屋智能操控。

  语音交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户双手,但依旧较为单一,因而调动用户其他身体部位的多模态交互,愈发成为近年来人机交互的新热点。智能大屏端的多模态交互即“利用语音、图像、文本、眼动和触觉等多模态信息进行人与智能大屏间的信息交换”。多模态交互进入智能大屏领域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诸如动作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让智能大屏多模态交互逐渐成为常用的交互方式之一,体感交互、触控交互、眼动追踪、人脸识别等新兴交互模式已在业界有所应用。多模态交互拓展了用户交互模式的新可能,促进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提升了智能大屏的智慧属性与服务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多模态交互能力,强化智能大屏的感知、理解、创造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和体验,助力电视成为家庭的智能中心。

  然而,现阶段多模态交互实战应用痛点仍存,核心症结在于其对特定技术与用户数据的过渡依赖,以及进而衍生出侵犯用户隐私的隐忧。加之由于技术成本限制,目前市面上支持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大屏价格普遍较高,多模态交互距离普及尚待时机。

  智能大屏在人机交互方面未来将有哪些演进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机交互的深度融合可谓大势所趋。人机交互是大屏智能直观、外化的呈现渠道,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了单向度的人机关系,赋予智能大屏主动同用户交往的“拟人化”能力。未来,智能大屏将不仅更懂用户,更能结合用户需求自主生成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去中介化的人机交互模式或将成为常态,智能大屏也将具备更深厚的人文关怀。相信随着技术发展,智能大屏人机交互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人机协同共创美好家庭的愿景指日可待。

  作为主动服务的智能推荐

  智能推荐是大屏智能的重要外显,也是智能大屏厂商与用户的共同追求。用户接收推荐结果的过程中,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均有参与,智能推荐则好比智能大屏为用户主动提供服务。优秀的智能推荐能够促进用户与内容的连接,赋予智能大屏更高主动性,加速从“人找电视”向“电视找人”的转变。

  当前,智能大屏已具备较为可观的智能推荐能力,其能力来源和作用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基于用户数据的账号体系。账号体系强化用户数据采集、管理与串联,进而强化推荐能力。账号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对数据的获取与流通。智能大屏的账号体系更便于平台积累用户数据、建立用户画像,结合大屏已有资源与能力,为用户精准推荐最为适配的内容或服务,并利用数据持续优化迭代,形成良性循环。智能大屏行业中,Google TV基于账号体系的内容推荐能力已相当成熟。用户登录Google帐户后,Google TV会根据用户历史记录与内容偏好,在For you(为你推荐)界面中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影视内容。此外,Google还在内容详情页增添推荐功能(Rated),用户可通过点击表达内容偏好,优化后续内容推荐。

  二是基于内容数据的智能搜索。智能搜索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消费需求,呈现他们心仪的搜索结果,因此,智能搜索结果的精准性高度依赖数据。近年来,智能大屏厂商联手第三方数据公司不断强化数据能力与标签体系,旨在从数十亿小时的内容资源中,帮助用户高效检索、发现他们喜爱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智能搜索亦不断激发数据活力,提高内容发现和分发能力,优化智能推荐的呈现逻辑。例如,尼尔森旗下的第三方数据服务公司Gracenote从内容信息、演员信息、表现形式等维度为全球视频数据制定了唯一通识符Gracenote ID,进而为智能大屏厂商提供视频元数据服务,提升搜索结果的精准性与关联性。

  尼尔森旗下的数据服务产品Gracenote ID为内容打造独一无二身份识别码,可实现精准推荐与互动

  综合来看,未来智能大屏行业将持续加强数据合作,进一步强化基于账号体系的智能推荐能力。无论是同一品牌下的设备,或是不同厂商间打破数据壁垒,或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合作,基于数据共享的智能大屏生态体系将进一步打通,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精准的智能推荐体验,“电视找人”的模式将逐步占据上风,成为智能大屏主流推荐模式。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弥补智能大屏在理解和交互能力上的不足,提升操作系统的智能推荐能力,提供更懂用户的推荐结果。

  结语

  如果说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智能推荐共同完整了“屏化的人”的身躯,那么数据便是流通全身的血液,供给智能大屏软件层,赋能用户与场景的需求。伴随智能大屏AI应用接入时代的到来,智能大屏行业对于高质量数据的需求空前迫切。诚然,智能大屏厂商基于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已积累起丰富的用户数据基础,然而随着智能大屏智慧化趋势增强,智慧家庭核心地位提升,厂商仅凭现有的终端数据难以支撑智能大屏AI发展的愿景。

  我们也看到,目前部分厂商正探索垂域大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模型基于特定领域的特有数据,经过精心设计、训练与优化,以服务于大屏乃至智慧家庭领域需求。基于端侧的垂域大模型在特定知识和技能领域展现出更深的专业性和适应性,既发挥了数据优势,又强化了智能大屏与人工智能的紧密结合。相信通过智能大屏厂商的持续研发探索,数据潜能将进一步被激活,人工智能技术与软件系统建立更为紧密持续的创新,应用结合本地数据、知识库,实现更具场景化与个性化的呈现,智能大屏将具备自行理解、主动创造的能力,用户体验得以实现全方位提升。

  软件系统持续不断的迭代升级,赋予了智能大屏永无止境的进化空间;越来越多新兴技术的加持赋能,打破了智能大屏智力拓展的想象边界。智能大屏的独特价值将随着智能化演进趋势愈发彰显,以强大的智慧性能颠覆、重构用户的固有认知。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