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新旧势力追逐战
王闪| 流媒体网| 2013-10-30

    【流媒体网】消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市场不断扩充,曾经作为客厅中主流娱乐工具的电视机的境况也不复当年之用。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调查数据显示,传统电视开机率在不少地区普遍下滑至20%—30%左右。传统电视开机率低已成诟病,部分行业从业者甚至以此作为抨击统电视将死的主要说辞。基于此,很多行业人士寄希望于配置智能多彩体验以及丰富娱乐互动性的智能电视,他们认为这种智能电视可以将用户重新拉回到电视屏幕前。而作为主角的传统电视厂商自然是外界关注的对象,但是近两年,尤其是今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高举进军智能电视的大旗,一时间,智能电视市场硝烟四起。 

    刚刚过去的9月份是对“硝烟四起”一词是最贴切的解读。智能电视产品发布会一浪高过一浪,以小米科技、乐视网、爱奇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以创维、TCL、康佳、长虹等为代表的传统电视厂商纷纷参战。互联网企业角逐智能电视市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底线的低价格,也是凭借一低再低的价格,互联网企业引发了业内外诸多人士及消费者的关注,将智能电视做的是风生水起,在业内外出尽了风头。更有人称,传统电视厂商经过几十年拼搏得来的电视市场绝对霸主的位子或许会被在电视市场仅有着几年“浅显阅历”的互联网企业取而代之。互联网企业在智能电视市场越风光就越衬托出传统电视厂商的尴尬,而传统电视厂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关于智能电视的战争一触即发。那么现实是否真的如业内多番报道的一样,传统电视厂商岌岌可危?互联网企业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双方有哪些优势与不足?让我们去聆听业内专家人士的解读及建议: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传统电视厂商根深蒂固,其地位难以撼动;互联网电视也有自己问题,“生态圈”难建立、电视价格战轮番上演使其上位难,盈利之路或还很长。传统电视厂商消失不太可能,未来是互联网电视企业和传统电视厂商共存,并且以传统厂商为主导,而且两三年后,非智能电视将不复存在。

    刘步尘:在售后服务方面,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均已建构强大的物流及售后服务体系,这些看不见的保障体系确保前端销售无后顾之忧,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完全没有储备,即使从现在开始建设也要至少3—5年(传统彩电企业已经建设了20多年),更要命的不是时间而是资金,建设强大、完备的物流及售后保障体系没有20亿元以上的投入几乎不可能,这对原本盈利能力较弱的互联网企业是个巨大考验。

    家电行业专家: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彩电企业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的所谓价格优势,是牺牲利润换取市场,试图把彩电行业既有秩序打破来实现,现在看,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以乐视为例,5个月过去了,总销量仍未突破10万台,和主流彩电企业月销量动辄100万台以上完全不能相比。

    传统彩电厂家研发负责人:从产品的硬件水平上,并未感觉互联网企业智能电视有太大威胁,但在商业模式和营销宣传上双方的确有所差距。传统厂家以往的推广渠道比较固定,不论是大卖场、专卖店还是其他代理渠道,宣传方式较为老套。受到互联网厂家的影响,传统厂商也意识到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途径,

    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放鲶鱼进来,对彩电行业是件好事,只会促使我们会跑得更快。而且互联网企业做电视,对我们心理上的冲击大于市场上的冲击。互联网企业与彩电企业形成反向渗透的关系,对促进互联网及彩电产业都是好事。实际上,谁也不可能把谁颠覆,二者各有各的市场。比如,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廉价低配电视,对那些更在乎价格的低收入群体,有一定的吸引力。
   
    佚名:传统电视产业几乎是较为封闭的,对于跨界进入壁垒较高。然而目前涌现的这批新兴厂商都有各自优势,强大的渠道合作伙伴、网络平台或者其他智能设备开发经验等,这些优势使其可以跨界进入智能电视市场,成为传统电视产业的“搅局者”。

    开心我偶S:如果不是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拉低售价门槛、丰富内容资源,智能电视仍可能是传统厂商进行营销宣传的噱头,难以真正为用户所接受。

    高雄勇:电视厂商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主导权,就会沦为别人的加工厂,那就离死不远了。如果只是喊狼来了,没用,要自己变狼才行。

    王义之:传统彩电企业确实需要有人来敲打一下,未来的电视,软件的占比越来越大,传统企业反应太慢,靠他们,用户要等很久才可以让客厅大屏完成智能化升级。不过电视的竞争和手机不一样,电视的竞争首先在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这方面值得小米和其他公司警惕。

    小虫独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电视行业如果不进行变革,而死守自认为的优势,那他们将像诺基亚那样,有顶峰直接摔个粉碎……

    互联网分析人士孙杰:目前智能电视面临的挑战,一是用户习惯问题,电视对于用户来说只是看节目所用,游戏或其他应用还没有使用习惯;二是智能电视平台才刚做起来,适合电视的应用太少。而培养用户习惯、做平台做应用正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拿手强项。

    周鸿祎:互联网企业都是先靠免费或者低价赔本去获得足够的用户,然后再延伸出别的能够赚钱的价值链条。传统企业看互联网,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清,来不及。

    guanshui:互联网电视的低价策略会吸引一部分传统用户购买,但是只做硬件不会长久,它真正的细分市场应该是伴随互联网文化成长的75-80后,从手记屏幕、电脑屏幕中抢夺他们的眼球,提供视频、游戏、社交等各种功能应用。硬件是基础,内容是未来。谁能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谁能更好的整合内容,谁就能在这场战斗中胜出。

    众所周知,智能电视在中国的发展是由传统电视厂商发起的。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超过30%。然而,根据零点公司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20个重点城市25-40岁已购买智能电视和有电视购买需求的白领人群展开的调查,六成消费者对智能电视仍不够了解。传统电视厂商为智能电视各种功能摇旗呐喊少说三年有余。但消费者对智能电视尚未形成普遍认知。在此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开始对原来由传统电视厂商唱主角的智能电视市场进袭,短短数月,互联网企业用一波又一波的令人咂舌的价格战使得原本“默默发展”的智能电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口中的谈资,吸引了万千消费者的眼球。正如帅鹏坤所讲,不管互联网企业的智能电视能不能在智市场上抢到传统电视厂商的蛋糕,至少在公关宣传以及智能电视概念的推广上,互联网企业已经胜过传统电视厂商。

    在互联网企业在宣传以及推广方面大方光芒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如同传统电视厂商在宣传以及产品的推广上稍逊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小米乐视们一样,刚刚进入智能电视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也有诸多不合消费者要求之处,其产业链环节也是较为薄弱的。例如,在产品质量的把关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小米电视最初的工程机被用户评价为“速度流畅做工粗糙”;乐视电视发售后不久,就因为对生产环节控制不力且对市场需求准备不足,使得S50产品的预订被迫停止,而且网传某超级电视上市之初即被曝“屏幕冒烟”。售后服务更是为用户所诟病的短板,产品出了问题,消费者很难得到如传统电视厂商的电视产品那样及时的维修……电视不同于手机,有较长生命周期,必须保证在生命周期内不出或少出问题,减少消费者的麻烦,在产品的售后、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上,互联网企业还需加大投资以及发展力度。

    除此之外,互联网企业进军电视市场并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业内人士分析称,乐视等互联网企业依靠的是内容应用以及广告等多种手段。虽然内容收费是企业看好的盈利来源之一,但是收费模式至少短期内难以实施,对于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开放环境,好像我们总是有办法找到免费的资源,所以这样的习惯培养起来难度很大,应用亦是如此。而以客户量为基础的广告收入,也难以短期形成规模。从广告收入来看,互联网电视一要面对传统电视相对固定的广告投放竞争,二要面临同行对客户量的抢食,广告收入至少短期内不会很高。

    相对而言,相较于互联网企业,传统电视厂商在硬件、生产规模、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把控以及市场渠道和售后等方面有着足够的优势,这也是传统电视厂商依靠几十年的发展所打拼出来的立足之本。但是在面对互联网化的侵袭,传统电视厂商也应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思维如何靠内容、广告等挣钱(虽然互联网企业也正在这条盈利模式道路上摸索中),学习用互联网的运营思路提升产业链。当然,传统电视厂商也已经开始积极转型,开发自己的智能电视或者搭建自己的内容、应用平台。例如,海信曾用重金打造智能电视应用产业链,包括1000万奖金、1亿元基金和10亿风险投资,联合安卓应用开发者共同开发智能电视机APP;创维历时4年开发出独立于Android系统的天赐系统,未来将逐步安装到创维电视产品中;长虹也于日前发布了被业界视为“最后一块屏”的“家庭互联网”战略,以期实现长虹产品的互联、互通和互控。

    无论是传统电视厂商还是互联网企业,二者都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视行业摸索前行,正如TCL副总裁郝义所讲,虽然内容、应用与硬件相融合最为企业看好的盈利模式,但是整个行业都在探索中。既然互联网来了,未来的格局就是互联网的模式,赢者通吃,游戏规则在变化,大家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就看谁能把握住机会。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