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机顶盒白皮书(下):新兴机顶盒市场
格兰研究| 流媒体网| 2013-10-22

    1、 互联网机顶盒芯片主要基于ARM架构进行开发,操作系统逐渐统一到android系统

    互联网主流机顶盒已经形成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平台生态系统,其拥有海量的应用和开放的软件框架。格兰研究调查显示:在CPU上,OTT TV机顶盒芯片厂商的CPU以ARM为主,或从MIPS平台转向ARM平台,主要原因是:开发Android系统的初始平台即是ARM平台,Android平台与ARM平台适配性较好,在MIPS开发Android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智能手机基本ARM架构进行开发,闭环系统的苹果也是在ARM架构的基础上做得定制化开发,已经营造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生态环境。格兰研究分析认为,也正是因为都是基于ARM相关技术进行开发,从芯片功能上讲,各芯片厂商的OTT TV机顶盒芯片的技术水准目前并无太大的高低差别,视频、音乐、游戏、社交是基本选项,在功能上能够实现电视、电脑、手机的三屏联动。

    互联网机顶盒的操作系统逐渐统一到Android操作系统,选用Linux系统的芯片厂商也在开发相关Android产品。互联网机顶盒的发展需要基于强大的操作系统,目前国外操作系统有Android、Linux,国内厂家自主研发的系统主要有阿里巴巴推出的TV操作系统等。除了上述这些操作系统之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在进行TVOS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格兰研究分析认为,TVOS对操作系统的选择暂时影响不大,一是智能手机操作平台除了苹果操作系统外,基本都已选用了Android,产业链条也已成熟,互联网机顶盒的操作系统也逐渐统一到Android操作系统;二是TVOS自身的成熟需要产业链的支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排除国家强制推行TVOS。格兰研究分析认为,Android操作系统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问题,android操作系统可扩展性非常好,被开发者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源代码,增值业务可以作为一个APK推荐用户下载即可,也正因为此,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互联网机顶盒的防刷机功能很容易被破解,这为监管带来诸多不便。

    2、 互联网机顶盒芯片市场份额以国外厂商为主

    格兰研究调查显示,在android平台上,市场上主流OTT TV机顶盒芯片解决方案是晶晨半导体(Amlogic),占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主流牌照及民间机顶盒基本上都选择了晶晨半导体的方案,格兰研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其较早被国内厂商采用,产品性能相对稳定成熟;二是因为其它竞争对手虽于2013年开始出货,但一般3-6月后才会在市场上有反应;三是因为Amlogic本身亦在不断进步,OTT TV机顶盒芯片方案在所有芯片方案中相对较强。2013年的linux平台以Ali产品为主,但Ali在2014年上半年也将推出android平台的产品,并将其在linux平台上的开发优势转移到android平台上。

    ST、博通等老牌机顶盒芯片厂商的现金流产品仍然集中在运营商领域,对互联网机顶盒已经开始进行部署,致力于推出更为高端的互联网机顶盒芯片产品。格兰研究分析认为,虽然ST、博通在技术上更胜一筹,但由于ST、博通在互联网机顶盒市场上节奏较慢,市场表现有待进一步观察。

    3、 软硬件配置方面不断提升 多核低功耗成为互联网机顶盒芯片技术趋势
互联网机顶盒软硬件配制不断提升,CPU摆脱了单核,主频均超过1GHz,Android 4.2版本逐渐成为主流,伴随技术对画面要求的提高,GPU将成为新的技术焦点。

    格兰研究调查显示,多核正成为互联网机顶盒芯片的发展趋势,2013年以来,晶晨半导体Amlogic选用四核Cortex A9 CPU,华为的芯片CPU也是四核,Mstar也推出了四核方案,未来还将进一步推进八核方案。格兰研究分析认为,互联网机顶盒芯片在多核方案的追求上正走入误区,在用户体验上,多核无疑会更有优势,但用户体验和后期软件优化也有很大关系,并不是核越多越好;另,目前二核或四核已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八核方案仍缺少商业应用支撑。

    制程工艺的进步可以提升互联网机顶盒的性能并降低功耗,格兰研究调查显示,互联网机顶盒芯片制程基本都采用40nm技术或更为先进的28nm技术。

    4、 互联网电视牌照被弱化

    牌照的重要性是要保障互联网电视内容只能接入总局批准设立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181号文指出“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所选择合作的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只能唯一连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终端产品不得有其它访问互联网的通道,不得与网络运营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连接。”而在实际市场中,牌照方在某些时候成为一个幌子或概念,终端产品可以通过软件加载、卸载的方式登录多个视频网站,违背了“只能通过播控平台接入内容”;更有甚者,市场上还存在不同类型的APP应用集成商,他们通过集成不同视频公司的APP下载软件而成为虚拟集成商。

    格兰研究分析认为,终端与牌照的一 一对应的关系没有被有效执行,181号文指出“集成机构所选择合作的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只能嵌入一个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地址,终端产品与平台之间是完全绑定的关系,集成平台对终端产品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唯一性。”而在实际执行中,终端可以通过加载卸载的方式更迭集成牌照方,挂着羊头卖狗肉。

    互联网电视终端已经实现跨区域销售,181号文指出“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与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生产企业合作生产的机顶盒产品,应在“三网融合”试点地区有计划地投放,不得擅自扩大机顶盒产品投放的地域范围。”如今此条政策早已形同虚设。

    5、 互联网机顶盒存量市场达到近千万台 “民间”互联网机顶盒为主

    格兰研究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互联网机顶盒市场存量达到近千万台,2013年前3个季度的出货量相当于2012年的近3倍,增速明显。

    图 14 2012-2013年9月OTT TV机顶盒累计出货量对比示意图

 

    格兰研究分析认为,互联网机顶盒参与厂商较多且越来越多,传统的机顶盒制造厂商逐渐沦为代工厂商,互联电视牌照方、IT巨头、互联网公司、传统机顶盒厂商等纷纷推出互联网机顶盒,甚至电商阿里巴巴也推出互联网机顶盒,2013年双十一赠送了近百万台互联网机顶盒。OTT TV机顶盒市场竞争混战而又迷茫,一方面各类型相关厂商争先恐后开发机顶盒产品;另一方面,大家对机顶盒承载的商业模式又感到迷茫。
根据互联网机顶盒厂商与互联网电视牌照方的合作关系,格兰研究将互联网机顶盒分为“牌照”互联网机顶盒以及“民间”互联网机顶盒,“牌照”互联网机顶盒包括牌照方自己推出或合作推出的机顶盒。从市场结构上看,“民间”互联网机顶盒是主体,“牌照”互联网机顶盒出货量也在逐步增大。

    6、 互联网公司将自己已经成型的商务模式进行OTT延展

    小米、乐视、阿里巴巴纷纷进入机顶盒市场,以互联网企业的特质制造机顶盒,为用户带来OTT机顶盒的全新用法,除了海量的影视资源、互联网视频,各家纷纷在自己的盒子里植入体现企业文化特点的应用。

[NextPage]

 

    表 1 小米、乐视、阿里

 

    格兰研究分析认为,在小米、乐视、阿里巴巴互联网机顶盒背后的是miui米柚、乐视网生态链、阿里云OS。对小米而言,随着miui米柚覆盖终端和用户数量的逐步增大,小米科技已将miui米柚逐渐转变成一个涵盖应用商店、主题商店、游戏中心、支付系统的多功能系统应用,目前正切入到云服务和生态圈建设;对于乐视而言,互联网机顶盒是乐视网生态链条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将聚划算、电子支付等整合入盒子系统,可以说是电脑屏电商业务的电视屏平移。

    7、 机顶盒市场发展趋势

    格兰研究分析认为,机顶盒有如下发展趋势:

    从产品上讲:
 
    产品功能的多元化,应用软件的多元化:格兰研究分析认为,内置WiFi路由器、体感游戏功能、无线路由功能、家庭网关功能都正在或有望被集成进入机顶盒。这些功能的集入将促进家庭内部成员的互联、家庭终端设备的互联、家庭外部成员的互联、家庭外部终端的互联,彻底改变了内容获取方式以及内容本身,并将引发更多新变化。基于电视平台的软件应用开发会呈现多元化,并渗透到娱乐、学习、社交、消费等各个领域,并促进“电视机+机顶盒”成为数字家庭中心。
 
    内容和宽带将成为机顶盒承载的最重要价值,也是未来机顶盒发展的最核心因素。从目前各类型机顶盒承载的内容而言,同质化比较明显:直播+点播,随着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内容与硬件的对接,差异化将越来越明显。
 
    互联网机顶盒产品形态走向多元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格兰研究分析认为,互联网机顶盒产品形态正在走向多元化,成长为消费电子产品,按照消费电子产品的特征去进行开发和营销。从目前OTT TV机顶盒的产品类型的特征来看,已经有了消费电子的雏形:产品形态走向多元化,并且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相对传统机顶盒而言明显加快。
 
    宽带网络承载能力的增强,互联网机顶盒将释放出更大的市场能量和市场竞争力:格兰研究分析认为,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网络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动宽带网络建设,基于不断增长的网络带宽,互联网机顶盒可以与传统产业进行对接,承载更多的商务模式,预计市场上会出现内容细分化的“内容+OTT TV机顶盒”产品。

    相关新闻:

    2013年中国机顶盒白皮书(上):机顶盒市场总况

    http://dvb.lmtw.com/Market/201310/96421.html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