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电视定制解读:不应成为变换形式的价格战
吴宥名| 腾讯数码| 2013-05-13

    【流媒体网】摘要:海尔今日正式开启46寸智能电视46EU3200的C2B定制化销售工作,主打超低价格以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据悉,原价4999元的46EU3200将降价至3000元内,降价幅度超过两千元。

 


 

     海尔今日正式开启46寸智能电视46EU3200的C2B定制化销售工作,主打超低价格以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据悉,原价4999元的46EU3200将降价至3000元内,降价幅度超过两千元。

    电视定制化销售并非首次

    提到定制化销售,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电脑产品,实际上目前从手机(仅限HTC)到电视均支持定制化销售,海尔此次开启的C2B定制化销售工作也非首次。

    早在2011年海尔就针对个别型号开启了定制化消费的工作,目的则是满足消费者更行化消费的需求,也是还对电视这样大家电产品个性化消费的一次探索,但是彼时的活动并未持续太久。随后2012年创维也启动了电视更行化定制销售的活动,允许消费者自定电视的颜色、材质和功能等,创维一度认为此举意味着电视行业将会由竞争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但显然创维高估了自己对行业的领导力,电视行业的竞争导向不仅没有被扭转,反倒愈演愈烈。2013年海信也开启了电视定制活动,但仅仅是一个短期的销售活动而已,并没有持续下去。

    倒是海尔,在2011年起就单独推出了一个名为统帅的品牌,主打家电定制,产品线涉及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电视等。在统帅官网我们可以看到,针对电视的定制包括五步,分别为屏幕尺寸、屏幕材质、功能、底座和开机画面,屏幕材质上可以选LED或LCD,功能上可选流媒体、3D、USB接口,开机画面则支持自主上传,选择不同的功能最终价格会有千元左右浮动。

    以互联网的方式打价格战

    之前出现的数次电视定制销售,摆在首位的始终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屏幕尺寸、材质甚至颜色,可以舍弃一些不常用的功能进而达到省钱的目的,但是此次海尔开启的定制销售却把低价格和满足个性需求并列在了一起。海尔也明确指出,此次的定制销售,不仅是通过舍弃一些不常用来降低价格,而是通过按需设计、按单生产、统一发货,来节省仓储、原料、资金占用等成本,从而来实现超低价格。

    海尔支持定制的电视产品包括LE46DU3000、LE46EU3000、LE46EU3200三款,这三款产品均为46寸LED全高清电视,支持联网以及通过应用商店扩展引用,LE46DU3000预装Android4.0系统,另外两款预装的是Linux系统。三款产品中LE463200降价幅度最大,从4999元一举降到3000元内,降价幅度超过2000元,正符合了海尔所谓的低价说,另外两款的降价幅度则相对稍小一些。

    海尔此次推出电视定制销售活动,打的是节能补贴的名义,但实际上这是一次以互联网方式打响的价格战。在此之前,乐视推出了两款智能电视新品,宣布成为首家推出智能电视的互联网企业,乐视还通过CP2C(Customer Planning to Customer)众筹营销模式,给两款智能电视产品制订了出人意料的价格策略,其中60寸的X60售价6000元,39寸的S40售价1999元。次日,长虹则以节能补贴的名义同样将其60寸智能电视U-MAX降至6999元,跟进了这次价格战。海尔此次的销售活动,不能算是对此次价格战的跟进,却也是按照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的。

    只满足基本需求的定制化意义不大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在评价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结束时表示,“行业刺激政策的确在短时间促进了家电行业的销售,但同时也导致了消费需求的提前透支。政府扶持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电行业的发展,而长期的平稳发展则需要家电企业自身对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对品质的不断提升。”

    无论是何种形式价格战,最终伤害的一定是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也是如此,短期内是得到了实惠,但是需求被提前透支,长期来看,难以得到真正可以满足需求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总有消费者面对一个产品感叹,这么多企业做了这么久,怎么就满足不了我这么个小小的愿望?

    定制化销售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个途径,而不应该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唯一途径,所谓的个性化应该是从产品本身的设计上就存在个性化,如果厂商推出的产品型号足够丰富,消费者大多在其中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配置,而不需要再去定制。

    所谓的定制,真正满足的应该是一些常规情况下无法满足的需求,比如说个性化刻字、个性化图案、个性化应用内置等等。从目前的电视定制来看,做的都是一些无需定制的常规工作,比如屏幕尺寸、屏幕材料、功能、底座这些不都应该产品本身就具备的选项么?而从硬件到软件真正需要定制的各个方面却并没有做到。

    对于电视企业来说,放弃纯粹的价格战,持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才是上策,在满许消费者个性需求方面又要真正把握消费者需求,而不是推出意义并不大的定制服务。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